央视独子!中视传媒,股价大起大落,业绩堪忧-今日头条
#精品长文创作季#
作者/星空下的牛油果
编辑/菠菜的星空
排版/星空下的韭菜
作为央广总台(实际控制人:中央广播电视总台)组建后旗下唯一一家上市公司,中视传媒(600088)可谓央视独子,一直备受市场关注。近日,在央企概念以及2023年业绩预估由盈转亏等众多消息的推波助澜下,中视传媒股价大起大落。
来源:东方财富网—中视传媒 (截至2024年2月7日)
东方财富数据显示,自2024年1月23日以来,中视传媒股价先是一路狂飙,连续8个交易日上涨,最高翻近3倍。但紧接着(2月2日开始),股价开始大幅回落。股价大起大落的背后,是互联网冲击下堪忧的业绩。一句话,基本面根本撑不住这嗨爆天的股票涨势。
一、背靠央广,不好乘凉
从股权结构来看,中视传媒的控股股东为中央电视台无锡太湖影视城有限公司,持股比例为54.37%,而无锡太湖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100%控股子公司,因此央广总台为中视传媒的实控人。
来源:同花顺
背靠央广总台的资源,中视传媒形成了电视节目制作及销售、影视技术服务和设备租赁、影视剧拍摄业务、影视剧拍摄地经营、媒体广告代理及基金投资等多业务发展格局。
其中,影视业务主要是央视各频道,提供影视制作和技术服务等。但从业绩来看,背靠大树也不好乘凉。
2022年,公司影视业务创收约6.28亿元,同比下滑约9%;2023年半年度同比涨幅仅为0.5%,几乎零改善。
来源:同花顺iFinD—营业收入
结构上来看,2023年上半年,公司共实现收入3.05亿元,其中影视业务收入创收约0.86亿元,广告业务创收约1.27亿元,旅游业务(无锡和海南影视基地旅游)创收约0.91亿元,占比分别为28%、42%和30%。曾经占据半边天(2022年,影视业务营收占比约55%)的影视业务,占比已不足三成。
根源就是,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看电视的人数越来越少,而中视传媒的下游投放则主要是电视。
二、广告业务,一言难尽
除了影视业务,广告业务也是一言难尽。
来源:同花顺iFinD—营业收入
最近两年,广告业务增速几乎都在零以下波动。2023年上半年,广告业务创收仅1.27亿元,按此推测2023年也是一个明显下滑(2022年,广告业务创收4.68亿元)。
中视传媒所在产业链的赚钱逻辑为:投放优秀的内容,从而吸引流量,提高播放量,进而通过广告等进行流量变现,变现所得再进行内容再创造的闭环。其中,优质的内容是一切的起点。
而现实是,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,第三方的优质的内容自然不会选择在电视投放。没有优质的内容,自然没有流量,自然也就没有广告。中原证券数据显示,对比2022年1-9月,2023年同期广告投放花费明显降低。
来源:中原证券
没广告,自然没钱可赚,更没能力自创内容。
三、投资布局,成效难说
综上分析,中视的闭环,已濒临断裂。受困于此,2020-2022年间,中视连续三年亏损。
来源:同花顺iFinD—净利润
主营业务日子不好过,中视从2018年开始涉足文化产业基金及投资业务。据中视财报披露,截至目前,中视已参与两只专项基金(只单一投资一个项目)和两只产业基金的设立和募集工作,主要聚焦于融合媒体产业和IPTV等特色细分行业的投资和布局。
来源:中视传媒2023年半年报
更加可喜可贺的是,2023年中视参投基金投资的海看网络科技(山东)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上市。
海看网络的上市,表面看确实给中视带来了收益。根据公司公告的业绩预估公告:2023年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约25,850万元-29,850万元,其中22,651-26,482万元为海看网络的浮盈。
来源:公司公告(2024年1月31日)
但本质上讲,中视只是投资,并未延伸自身业务。投资就有两面,一面是收益,一面就是风险。作为海看股份(301262)上市前股东,锁定期为三年。也就是说,要到2026年6月才能退出。东方财富显示,2024年以来海看股份的股价已经在下行,三年后到底如何,实在不好活。此刻的收益,未来能否成功落袋,一切均悬而未决。
中视的故事,其实就是时代发展的缩影。
在互联网尚不发达的年代,凭借央视的资源,吸引一众流量。但伴随互联网的崛起,整个文化产业大洗牌。曾经的资源,成了转型的掣肘。主业转型困难,转头向投资。首先,在移动互联网等激烈竞争,且头部资源非常集中的当下,新项目真能虎口夺食?此外,投资本身存在天然的信息不对称,把成败押注在别人身上,风险难免有些大。进退两难,是此刻中视最大的困局。
注: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股市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